湖南平江:传承红色老区精神 打造绿色发展引擎
2024-01-22 08:18:1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人民论坛、人民日报 | 编辑:浯口镇党政办 | 作者:浯口镇党委书记 游国贤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401

近年来,湖南省平江县浯口镇大力传承红色基因,发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,以“红”铸魂、以“绿”强基,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
图为平江县浯口镇党委与湖南理工学院联合举办“强党建促乡村振兴”基层党员干部赋能提升培训班,培训镇、村两级党员、干部骨干

党建铸魂,永葆本色“红”

浯口镇大力传承红色基因,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。筑牢思想政治之魂。聚焦“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”总要求,着力做好思想政治引领,与湖南理工学院联合举办干部赋能提升培训班,促进浯口“头雁”队伍政治理论、能力水平“双提升”。深化打造张文彬、汪希范故居党性教育基地,修建栗木烈士公墓,完善光荣院配套设施,持续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。以“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”为载体,通过屋场会、夜话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政策宣讲。拍摄《致敬抗美援朝老兵》短片,组织抗战老兵忆红色往昔、讲红色故事,永葆革命本色。选树典型榜样带动。创新开展“四亮四创”活动,通过评比表彰“四亮”典型、“优秀村民代表”等,全面激发党员、村民代表干事创业激情。用活“一核三长五字”工作机制,通过“走看听闻帮”工作法,激励片、组、邻三长深入群众听民意、解难题,先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87个,化解信访积案17起,调解矛盾纠纷265次,群众满意率达98%。凝聚拼搏奋进之力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扎实开展“走、找、想、促”活动,征集产业发展、庭院经济等建设性意见建议82条。进一步深化浯口晨曦教育基金会、浯口商会等协会发展,广泛组织开展“政绩为谁而树、树什么样的政绩、靠什么树政绩”大讨论,引导全镇上下共谋发展目标、共商发展大事。

产业强镇,提升优势“绿”

用系统思维谋划产业布局,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途径,多元发展规模农业、振兴车间、生态旅游等产业,实现“产业强镇”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持续抓好防返贫监测,开展集中排查,一户一画像,进行风险研判。结合网格管理,依托资源优势与发展基础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庭院经济,切实增强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保障了重点人群常态监测帮扶,确保了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。扛牢粮食生产责任。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,年度落实双季稻种植1.3万亩,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亩,治理抛荒350余亩,发展种粮大户32人。积极探索村级“小田改大田”发展路径,持续打造“两片三区”粮食生产基地。打造地方特色品牌。创新实施“党建联建·产业联盟”双联发展策略,推行“个十百千”产业链工程,发展百户庭院经济,打造千亩丝瓜产业基地;深入开展校地合作,抢抓“一企联一村”政策机遇,积极争取企业与村结对联建,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全面形成。2023年,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6万元,超50万元的达3个。

图为平江县浯口镇优质丝瓜集中连片种植基地,在此基础上培植“个十百千”丝瓜产业链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

文化兴镇,淬炼特色“彩”

该镇文旅资源丰富,文脉源远流长,浯口十景远近闻名。近年来,他们实施“文化兴镇”战略,以文会友,广聚宾客,千年古镇焕发勃勃生机。文艺作品展魅力。红色古镇浯口培育出了一批批文人墨客,其中著名的有中国武侠小说奠基人向恺然、书画名家杨远征、国画名家向伟、书法名家胡太平、钢笔画名师颜小平等等。去年以来,通过举办文艺作品征集活动、文化艺术笔会,共征集文艺界书画、摄影等作品200余幅,开办线上作品展3期,观赏转发超4万人次。浯口文人坚持为时代泼墨、为人民挥毫,创作了一大批技艺精湛、内容丰富、思想深邃的优秀作品,充分展现了浯口人民的文化自信。文化平台凝合力。浯口民间艺术爱好者自发成立“古镇乡土文化研究会”,打造了浯溪文创基地和孔子学院传统文化教育阵地,通过平台聚能,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,达到了以文铸魂、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的预期效果。文化活动激活力。浯口民间文化兴盛,群众自发成立龙舟协会,对传承“舞龙之乡”“龙舟竞渡”等本土特色民间非物质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先后举办龙舟赛、毅行、田趣会等大型文体活动,充分激发了“千年古镇 梦里水乡”的文化活力。


责编:浯口镇党政办

一审:唐高超

二审:贺湘平

三审:向承启

来源:人民论坛、人民日报

  下载APP